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此時的茶葉,葉肥、色翠、葉質柔軟,香氣純然,沁人心脾,是采制春茶的佳期。曾幾何時,遙望山坡,在修剪整齊的茶園里,采茶姑娘靈巧的指尖在碧綠的茶樹間輕快地跳躍。在茶園,老人用布滿老繭的雙手在鐵鍋中不停地翻動,炒制出芬香四溢的茶葉。現在這種傳統的采茶與制茶方式即將被改變。取代的是茶農熟練地操縱著一臺采茶機,一會兒功夫,長長的一行茶樹就采摘完畢了;在茶葉加工企業里,鮮嫩的茶葉經過殺青機、揉捻機、烘干機等一系列機器的加工后,很快就變成了我們日常品嘗的香茶了。茶園卷板機機械化管理與機械化制茶漸漸成為這個行業的新模式。
2009年我國茶園面積達到了2700多萬畝,面積居世界第一,面積越大,需要茶工就越多。山區采茶因為勞動強度高,工期又短,收益少,愿意采茶的人越來越少。據相關報道,因采茶工的短缺直接導致信陽毛尖采摘時節大面積茶園無人采茶。在其他一些地方因夏秋茶經濟效益不如明前茶高,而采茶人工成本不變,以至茶葉無法及時采摘而損失巨大,僅陜西省茶農一年損失達1億元。機械化修剪與人工修剪比較每畝茶園能節省勞力3個,節約生產支出100余元,提高工效15-20倍;機械化采茶與人工采茶比較,提高工效8-13倍,畝節約采摘費用100-140余元,提高畝產量20%以上,采用機械化制茶與手工制茶比較,提高工效10-15倍,每公斤節約制茶成本13元,提高售價20元。機械化的運用有效地減少了茶農的勞動量,卷板機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效益,茶農對茶葉生產機械的需求高漲。面對茶業產業化和茶農迫切的需要,近年來各茶葉生產省開始因地制宜,結合實際,主要依靠國家補貼政策、建立示范推廣縣與項目,全力推廣茶園建設、茶園管理、茶葉采摘、茶葉加工全程機械化技術。
2005年在平利、寧強等縣建設茶葉機械化示范基地,示范蒸氣殺青、揉捻、理條成形及烘培等茶葉機械化加工技術,實施面積達2500畝,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目前,陜西省共示范推廣機械化制茶300萬畝,機械化修剪420萬畝,機械化采茶4.5萬畝,占全年總產量的80%,累計為陜西省茶產業增加效益至少30億元。隨著政府對發展茶葉機械化生產逐漸重視,茶葉管理、制造機具市場持續升溫。據介紹,近年來浙江川崎茶業機械有限公司每年銷售茶葉生產管理機械達1.2萬臺,銷售量比購機補貼政策實施之前增長了45%,占整個茶葉生產管理卷板機機械行業的20%。杭州川崎茶葉機械有限公司楊水壽總經理告訴記者:“現在茶葉機械化生產開始得到政府的重視,茶農以前人工種茶、采茶的觀念也逐漸被改變。
現在茶葉管理機械市場前景很好,而且需求量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實施卷板機購機補貼政策之后,茶農的熱情更是持續高漲。”面對茶機市場漸好的局面,楊水壽開始擔心一些不負責任的廠家低門檻的進入市場,大量組裝質量低劣的產品流入市場會嚴重擾亂茶葉生產機械市場秩序。他希望,政府在積極促進茶葉生產機械化的同時,還能加強對各茶葉機械生產企業的監管,建立良好的市場規范。